自1956年PVC行业开始试产以来,中国聚氯乙烯产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2000-2009年是我国PVC行业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截至2007年年底PVC产能达到2068万吨,较2000年增长444%。期间PVC行业经历了产能快速增长、生产企业盈利丰厚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全面亏损的转变。




    金融危机下房地产行业受重创,与PVC相关的管材、型材制品企业开工下降,对PVC需求减少,导致2010年以后PVC行业矛盾加剧,产能增速大幅放缓。2010-2014年我国PVC产能增速仅有4.37%,行业开工率仅55%-65%,产能过剩局面无改观。

    需求增幅放缓,供大于求矛盾加剧,PVC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行业进入亏损期。2013-2015年仅内蒙在少量时间是盈利的,而山东PVC企业长期亏损难以自拔,PVC已沦为氯碱企业平衡氯气的副产品。另外,PVC用户转移成本较低,同行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行业西部转移的深入以及部分企业的兼并重组,PVC产能集中度在提升,但尚未有企业对整体行业形成垄断性地位,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亏损严重。

    PVC行业技术成熟,在我国起步较早,该行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所以政策不断的提升准入门槛。华东地区不再审批电石法企业、中西部新上项目也要求在30万吨以上。另外从经济效益来说,新进入企业也较为谨慎,后期新增产能将明显减少,落后产能将逐步被淘汰。

    长期以来PVC行业还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基于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配置,2014年,以煤炭为原料的电石法PVC生产工艺占据我国PVC产能比例为83%,而电石法PVC用汞量占据全国总用量的70%。2013年签署的国际强制性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提出对用汞工艺进行严格管控,到2015年底,电石法PVC行业低汞触媒普及率达到100%;新建、改建、扩建的电石法PVC生产项目必须全部使用低汞触媒,同时提出,现有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在未完成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前不得改建、扩建。可见,国际汞公约的签署对我国电石法PVC行业形成极大的约束。

    我国PVC行业已经提出了汞污染防治路线图(即:高汞-低汞-无汞),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从催化剂的角度来形成无汞触媒的研发,二是从工艺路线的创新的角度,最终实现无汞触媒。但目前催化剂的创新方面尚未有先例可借鉴,新的工艺路线方面已经有山东阳煤恒通和德州实华有所突破,其他多数企业在汞污染问题解决上仍任重而道远。当前电石法PVC行业中低汞触媒替代率尚不足50%,距100%替代还有很大差距,废弃低汞触媒回收率目前没有一个官方统计数据,全行业要完成2015汞污染防治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近年来雾霾越来越严重,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将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记重击。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也将对PVC行业形成巨大的压力。

    综上可见,PVC行业处于低迷周期,长期以来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产能利用率低、环保压力大、竞争激烈、需求不振等众多问题困扰着行业。PVC行业已经处于完全竞争的态势,投资价值较低。尽管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下,PVC行业开始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式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想重新进入景气周期仍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