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国内PP粉料生产企业成功逆袭,如上图,经过2012-2013年的普遍亏损后,自2014年起利润开始逆转并在2015年不断放大利润空间,部分时间利润甚至高达1000元/吨以上,成为塑料行业内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份,国内PP粒料总产能在1748万吨,PP粉料总产能约在422万吨,粉料市场占有率仅在19.4%。虽然粉料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且下游成品质量均不如以PP粒为原料的终端成品,但是粉料以其自身的价格优势长期存在市场。PP粉料与PP粒在塑编、日用塑料制品等领域可相互替代,而选择的最主要依据是两者之间价差的吸引力。近几年大部分时间PP粉料价格低于粒料300元/吨以上,企业可以通过选择粉料降低生产成本,这是PP粉料存在的主要原因。

    

2010-2013年之间,PP粉料企业亏损严重,导致PP粉料行业整体开工率不高,基本维持在65%左右。国内粉料企业有80多家,产能多集中在2-10万吨,除去常规检修外,大约30%的产能长期停车。长期停车的企业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炼厂企业,他们有配套的丙烯装置,在PP粉料亏损期间转为直接销售丙烯,而PP粉料装置经过2-3年的闲置后面临设备老化、缺部件、人员分流等问题。二是直接外购丙烯的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以私企为主,在PP粉料亏损期间,这些停车的企业大部分已经转行且装置基本报废。因此,这30%的长期停车产能,后期主要受限于设备原因大多数已经无法再正常恢复生产。

    

丙烯单体价格高低成为PP粉料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目前直接外购丙烯生产粉料的产能约在280万吨,占总产能的66.4%,丙烯到PP粉料的加工成本约在550元/吨。自2014年以来,随着丙烯来源途径的不断增加,市场流通丙烯的供应从紧张转为充足,PP粉料生产企业开始从中受益。

    

“十三五”期间仍是PP粒料的投产高峰期,新增产能以煤化工以及PDH企业为主。PP粉料产能在经历2010-2013年的亏损淘汰后,近几年增速明显放缓,但从2015年开始,粉料投资热潮开始升温,目前有计划的新增产在73万吨,预计在2016年会投产。新增产能有大庆华科、东方宏业、日照广信、三江化工,其中前三家企业为装置扩建,三江化工是新建装置。在目前行业背景下,PP粉料装置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一看原油、丙烯成本。丙烯原料多元化速度只要继续明显快于PP粒,就对粉料生产企业有利。2014-2015年原油价格的长期低位运行令以外购丙烯生产PP粉的企业明显受益,如果未来几年原油价格回归60-80美元/桶甚至以上的水平,丙烯单体价格将跟随走高,削弱PP粉料的竞争李。

    二看替代品。粉料只要低于粒料300元/吨以上,就会有稳固的客户群体。目前来看,国内中低端制品短期内不会消失,只要PP粉料有长期价格优势,销售渠道拓展相对容易。但煤制PP粒作为未来PP粒的主要扩能贡献力量,若未来煤化工的低价优势仍然会突现,届时煤制PP粒和PP粉产品谁更有价格优势尚需期待。

    

三看投资回报率。PP粉料间歇式液相本体法工艺为国产成熟工艺,以新上一套年产能为20万吨的新装置为例,设备资金约在7000万,土地、厂房、办公楼等公用设施费加起来总共需要资金大约1亿元。以PP粉料平均利润300元/吨(2015年粉料利润实际约在350元)粗略计算,投资回报率约在60%。

    

综上所述,PP粉料装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但和PP粒料相比,粉料毕竟是低端产品,一旦环境发展变化,竞争力将降低。未来投资方若新上装置建议需要谨慎衡量,除新建外,投资者也可以考虑购买旧装置或对现有装置进行扩建以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从而提高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