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本应该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然而中国股市却反其道而行之,着实让世人看不大懂。前些年,中国实体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而股市却持续萎靡不振。近两年实体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一再加大,而股市却开始发力,出现飙升行情。因此,有人给中国股市下一个别有深意的定义:“政策市”。笔者不是股评专家,不打算论说股市的长短,只是借股市打个比方,我国现代煤化工就是“政策市”里面的一只“政策股”,其“行情”更多受制于政策左右而不是市场。


笔者说现代煤化工是“政策股”,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国现代煤化工已上马的不少项目发端于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时期,是经济刺激政策的直接产物。由于煤化工投资规模巨大,短期内对经济的拉动力作用明显,因此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成为政府刺激国内经济的一张牌。二是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哪些鼓励发展、哪些限制发展,什么时候扶持、什么时候限制,也一直受到政策的左右。比如前几年煤制油、煤制气一哄而上,发展过快,政府就出台《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足见这些项目时时受到政策的左右,是一只地地道道的“政策股”。


本来,一个产业也好、一个项目也罢,好与不好、该不该发展,都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应该由企业进行市场化操作。一旦沦为“政策股”,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


首先,不宜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股市由于一开始就是个“政策市”,发展20多年以来,至今也没能健康起来,行情的好坏需要看政府的脸色,靠政策的提振,而不是实体经济。如今,我国现代煤化工也是这样,项目能不能批、产业能不能发展,全靠政府一纸批文和政策的不同说法。2013年3月起,在各方面对煤化工的一片争议声中,政府却突然开闸放水,批了一大批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项目。不少获批“路条”的企业如获至宝,开始了各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一些企业甚至于在环评还没有通过、核准还没有到手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未批先建,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和风险。随着国内先期上马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在环保方面暴露出问题,各方质疑之声再起,又直接促使政府对煤化工在环评方面抬高门槛。而“新环保法”、“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相继出台,使得煤化工项目环保压力陡增。盛传国家能源局近期即将出台《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虽然还不知道最终面世的版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收紧的态度毋庸置疑。这样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结果,对这个产业的伤害很大,弄得不好还会形成庞大的不良资产,成为政府的大包袱。


其次,不利于企业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从一开始,地方政府往往把上马多大的煤化工项目作为配置多少煤炭资源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不是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而是为了从政府手中“套取”资源。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的煤化工项目到手后却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说弃之可惜,是因为获批一个煤化工项目不容易,每一张“路条”都是“跑部钱进”的结果,真要放弃,却又于心不忍。说是食之无味,放眼望去,我国近几年已建成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受技术不够成熟的困扰、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冲击和环保的压力,大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不少煤化工企业陷于欲上不能,又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沦为“政策股”的现代煤化工项目,项目批与不批、上与不上、上大上小,都已基本失去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能不能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合适,必须交给市场,由市场说了算,必须由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但是这一天,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来。